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户外运动需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育运动新场景,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林草局、国铁集团等部门共同印发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出了要布局“200公里航空体育飞行圈”,配套完善的航空飞行营地设施供给格局,疫情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航空飞行营地大发展的春天即将到来。 户外运动产业近年在中国发展迅速。《规划》称,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 《规划》首次明确全国户外运动产业的空间布局,提出构建“五区三带”的空间布局,形成重点项目突出、比较优势显著、区域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 文件提出,到2025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户外运动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智造等领域加强协作,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中小微户外运动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单项冠军企业为目标做强做优做大。 文件提出,推动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重点户外运动项目差异化发展。 汽车摩托车运动打造“三圈三线”(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哈尔滨至三亚、北京至乌鲁木齐、上海至拉萨)辐射出的自驾运动精品路线和营地网络。航空运动协调推进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资源禀赋区域发展,布局“200公里航空体育飞行圈”。 在基础设施补短板方面,文件提出,利用风景道、步道、水道、雪道、跑道、骑行道等线状道路,串联山地户外营地、航空飞行营地、滨海度假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自行车驿站、滑雪场等设施,形成全域覆盖、配套完善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供给格局。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运营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场地设施运营水平。推广“政府建设、企业运营”“政府和企业成立合资企业建设运营”等公建民营模式,强化政府要素保障能力,保障企业市场化运营灵活度,提高户外运动营地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运营效率。 文件还提到,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因地制宜建设航空飞行、汽车自驾、冰雪、山地、水上等户外运动营地,完善停车、供水、供电、环卫、通信、标识、应急救援等户外运动配套设施,加强户外运动营地与交通干线之间的连接。统筹用好多方资金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到2025年,建设各类户外运动营地10000个。 文件提出,切实落实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各类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鼓励开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成效作为全民健身活力城市指数的重要评价指标。
|